热情似火的村民观众、奋力拼搏的村民球员、原生态的民族特色的中场表演……谁看见“村超”“村BA”的相关新闻,都会感慨一句“好燃”。

新一季“村BA”全国总冠军即将诞生在一个2020年实现脱贫“摘帽”的贵州黔东南县城。

本着“万物皆可申论”的学习精神,谈妹给大家梳理了这场民间体育盛事背后的公考考点,请大家跟着划重点,以后在申论真题试卷中遇到类似材料的时候,可不要只顾着拍大腿哦。

体育强国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,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。

2022年发布的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要求,到2025年,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6平方米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.5%。迈向体育强国之路,是追求更快、更高、更强、更团结、更愉悦的健康之路。

乡村文化建设

热火朝天的 “村BA”,折射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巨大潜力。不可否认,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,农村人口流失,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力下降;但同时也应看到,近年来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,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增长。“村BA”的爆火表明,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当有所为,而且大有可为。

中央一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,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但乡村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,稍不留神可能就走入曲高和寡、水土不服的误区。如,有的地方将城市文化照搬到农村,缺少自发生长的、能和本土联结的文化产品;有的地方忽视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,活动追求上档次、上水平,缺少参与性、互动性……这样的文化产品、文化活动很难走入人心。

乡村建设

“村超”虽是2023年才火爆全网的称呼,但榕江县开展足球运动有着悠久的传统。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,经过80年的发展,足球在黔东南大山深处已经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。如今,这里村村都有足球队有的村还不止一支。全县光标准足球场就有14块,并且全部免费开放。

乡村建设需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,强化规划引领,统筹资源要素,动员各方力量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建立自下而上、村民自治、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,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,求好不求快,干一件成一件,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,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

每到“村超”中场休息或是一场比赛结束,由各个苗村侗寨自发组织的暖场活动也会轮番登场,比拼气势。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,表演着蜚声世界的《侗族大歌》《苗族芦笙舞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和在场的数万观众一起互动,将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。

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遗资源,对延续历史文脉、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“村超”中的非遗表演,既能让非遗焕发新光彩,也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。

体育生态圈

2022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提出要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,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,加强乡镇、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,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,支持社会力量建设“百姓健身房”。

体育+

贵州“村超”、广西“壮族三月三·民族体育炫”活动、广东佛山超级龙舟联赛、海南海口农民丰收趣味运动会……一场场“出圈”的群众赛事背后,折射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持续跃升后,对全民健身的热情和需求日益高涨。

各地政府顺势而为,大力发挥“体育+”辐射效应,借助品牌赛事吸引力,打造消费新场景、旅游新业态、产业新模式,把全民健身热情与城市活力相融合,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文章旨在陈述观点,传播社会正能量,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版权或人物事件存疑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更改或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