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端午节,各地掀起龙舟热,一时间“云旗猎猎翻青汉,雷鼓嘈嘈殷碧流”,也搅动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。
有人说,赛龙舟是有魂的运动。而这个“魂”,就是龙舟文化。从时光流转看,赛龙舟历经千年积淀、历久弥新;从历史传承看,赛龙舟是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、生生不息;从文化保护看,这一活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传统文化为魂、龙舟运动为体,前者赋予后者以深厚的人文价值,使其流变千年依然朝气蓬勃、奋发有力。
看南粤大地,佛山叠虼宓牧船划进当地千灯湖,常态化开展夜光龙船漂移展演;赴八闽大地,福州三溪村沿袭数百年的夜赛龙舟频繁“出圈”,一度达到数千万次的播放量;观贵州大地,祭龙仪式、?水放河灯等民俗活动与赛龙舟交相辉映、共同精彩……小龙舟腾起的,首先是消费浪花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仅2022年赛龙舟文化节三天时间内,镇远县就接待游客31.94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3.26亿元。
抢眼的旅游经济成绩单是如此,体育经济同样可圈可点。回顾近期的精彩比赛:海峡两岸龙舟赛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、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在广东东莞火热开赛、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江苏盐城站如期而至……一场大赛带动的不只是诸如住宿、餐饮等服务业的提质增效,更有相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。以龙舟文化的发源地湖南汨罗为例,目前当地共有龙舟制造企业20余家,年生产木质龙舟、玻璃钢龙舟等共计4000余条,总产值约1.5亿元。在以文兴产、以赛兴城这条新跑道上,小龙舟也腾起了产业发展的浪花。
龙舟经济大有可为,适时进行前瞻性思考、全局性谋划则尤为关键。早在2021年,中国龙舟协会就已制定《中国龙舟运动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,主要任务之一便是“培育龙舟产业市场”。此后,各地区紧锣密鼓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,比如福建福州出台《福州市进一步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实施方案》,四川恩阳出台《恩阳区体育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其主要目的都是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城市发展名片,更好激发各方面的经济活力。
看到龙舟运动背后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一方面,而认清其面临的问题和形势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。综观相关报道与政策文件不难发现,目前我国的龙舟运动存在一些短板:龙舟文化挖掘力度略显薄弱、市场培育尚不成熟、赛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、人才管理和梯队建设问题亟待解决等。辩证法告诉我们,短板也是跳板。如何化劣势为优势、变“包袱”为财富,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。尽管治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,但有一点必须明确,即念好“生意经”的前提是念好“文化经”。
前有“村BA”升格为全国性的比赛,后有“村超”出圈带火小镇经济。在端午节的浓厚文化范儿加持下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一叶龙舟也能展现速度与激情,划出更广阔的天地,进而腾起经济大浪花!
原文引自: 南方日报|http://views.ce.cn/view/ent/202306/21/t20230621_38599549.shtml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