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场地设施的供给量不足,布局不合理,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问题,在中国基层足球发展中引起了热烈讨论。最近在广东省梅州市举办的基层足球工作交流活动上,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表、各级足球协会代表等专业人士超过300人参与,共同探讨了中国基层足球发展与振兴的问题。

梅州市被誉为“足球之乡”,其五级足球组织构建了“市县镇村片”模式,市、县级主要以“足办、足协、足校”为核心,同时延伸至镇、村、片。全市拥有65个镇级足协,六成市镇设有自己的足协组织。梅州足协蓬勃发展是中国基层足球治理体系不断扩展的典型代表。自2015年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出台以来,各地积极推进社会化改革,从政府“一家办”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,有效发挥了基层足协的引领作用。

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指出,近年来各地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足球协会管理体系,各级协会也在转变观念,进一步加强服务职能,促进当地足球的发展。足协体系向基层延伸,就像树根扎根泥土一样。重视和巩固基层足球是基础,各方才能共同促进基层足球事业的发展。

然而,基层足球面临“缺人、缺钱、缺地”的三重苦。许多区县、乡镇足协机构不完善,缺乏专职人员;一些地区缺少足球场地,或者维护经费不足;同时,缺少足球专业管理人员、教练员和裁判员,基层足球活动组织存在规范性问题。
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各地代表分享了一些解决方案。比如,梅州市推出了足球人才“金靴工程”,大力引进高水平教练、裁判和管理人才。而湖北省则利用公园绿地和学校足球场,多方合作解决“场地难”问题,每年投入亿元以上用于基层建设示范足球场地。湖北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夏清表示,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基层足球活动的规模,也为学校足球场地提供了更多利用机会。

基层足球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解决“三重苦”问题是共识。中国足协副主席许基仁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足协将重点加强制度保障和财政支持力度,优化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布局,加强社会足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。

精品赛事的打造也成为关注焦点。例如,“村超”在贵州省取得了巨大成功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。广西、梅州、深圳等地将基层足球赛事与职业联赛相结合,打通了草根足球与职业足球的联系。这些举措为基层足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文章旨在陈述观点,传播社会正能量,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版权或人物事件存疑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更改或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