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幕时间:1976年7月17日
闭幕时间:1976年8月1日
举办地:加拿大蒙特利尔
运动员:6028名运动员(1247名女选手,4781名男选手)
项目数量:21大项198小项
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遭到了非洲国家的抵制,事源非洲抗议新西兰橄榄球队去南非做赛,而随后新西兰又计划参加奥运会,因此众多非洲国家选择抵制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。女子比赛上,包括篮球、划艇和手球都首次成为奥运列项。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选手科马内奇引起轰动,她在高低杠项目完美的表现让她获得了奥运会体操史上第一个满分"10分",而完美10分她总共获得了7个。男子体操,日本的藤本瞬在自由体操项目上造成了腿部骨折。由于日本队与前苏联竞争激烈,因此日本队瞒住了藤本瞬受伤的消息,但当他从吊环下环时他的膝盖脱臼只能被迫退出。日本女子排球队以不失一局的全胜战绩赢得金牌,在15场比赛中她们只有一次让对手的得分达到2位数。个人明星方面,包括意大利的迪比亚希,他在跳台跳水项目上连续第三届赢得金牌,格鲁吉亚的萨内耶夫则赢得了他个人的第3枚金牌,400米跑的冠军波兰选手斯泽温斯卡泽将自己职业生涯的奖牌数提高到7枚,这些奖牌来自5个不同的项目。古巴的胡安托雷纳泽成为了首位包揽400和800米的双料冠军。匈牙利的内梅特在标枪比赛中夺冠,从而成为了首位奥运金牌选手儿子又登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,他的父亲伊姆雷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了链球项目的金牌。百慕大群岛的克拉伦斯-希尔在超重量级别拳击比赛中夺得一枚铜牌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少(53500人)的国家带来荣誉,这也是他们在夏季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奖牌。
- 会徽
- 吉祥物
- 火炬
- 奖牌
- 海报
申办和筹备
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。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,几乎胜利在望,但最后以一票之差败于联邦德国慕尼黑。1970年在国际奥委会阿姆斯特丹年会上,蒙特利尔经过激烈的竞争,终于击败了对手美国洛杉矶、苏联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三市,赢得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权。
基本情况
运动会于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举行,规模远逊于上届慕尼黑奥运会,主要原因是发生抵制事件,最后应邀参赛的有92个国家和地区,运动员6028人。本届仍设21个大项,单项数由上届的195增加到198。
火炬传递与开幕式
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。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。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,火种传到雅典后,不象以往用轮船、飞机或接力传递,而是利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,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,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。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,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·普雷方丹和桑德拉·亨德森共同完成的。
竞赛情况
本届奥运会美国再次受挫,第二的地位被民主德国取代。民主德国获40枚金牌、25枚银牌、25枚铜牌,而美国各类奖牌数依次为 34、35、25枚。苏联列奖牌榜第一,各类奖牌数依次为49、41、35枚,但苏联在田径和游泳方面明显逊色于民主德国,也感到了“第一”的危机。
原文引自: 中国奥委会官网
评论(0)